前段時間《二十不惑》大火,有一個經典場面:
大四實習階段,段家寶與同寢室的姜小果說因為簡歷一片空白,自己去招聘會,成了大型打臉現場,作為好閨蜜的學霸姜小果提出幫其潤色簡歷,內容如下:
-
給愛豆拍照、修片就是擅長攝影技術及修圖;
-
看過演唱會,那就是有豐富的大型活動組織經驗;
-
微博安利愛豆變成了擅長病毒營銷。
簡歷有多重要?
發offer時,如果幾個候選人經過面試后,差別并不大,簡歷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。
所以,簡歷不僅決定了你是否有面試機會,還決定了你最后是否能拿offer。
但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時,總習慣把原因歸結于能力不行,沒有實習經歷,教育經歷不如人等,往往忽略了可能是簡歷出了問題。
你們自以為的100分簡歷,在專業的HR眼里,可能60分都不到。
簡歷常見的三大誤區?
1.重設計,輕內容
很多同學在網上搜集了一堆簡歷模板,配色精美,還有設計元素,你們期待它能鶴立雞群,從一片普通的簡歷中脫穎而出,擊中HR的心。
結果

我們來看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學生的簡歷

高質量的簡歷基本上就是這樣,白紙黑字,英文的更是連頭像都沒有,純靠文字硬貨。
你覺得太悶也好,性冷淡也好,但是HR看到這份簡歷只會覺得:
好專業!好喜歡!
所以只要不是投遞美術或者設計相關的崗位,那么大學本科生簡歷應該長這樣

2.單純地羅列技能或項目經歷,用詞假大空
很多同學在撰寫自己的經歷時,會寫“負責xxx”。
但“負責”這個詞的問題在于:盡管你是=負責這個事情,但是并不代表你擅長這個,因為你可能做錯或者拖慢團隊的進度。
因此,你負責做什么根本沒有意義,你做了什么、有什么結果,才有意義。
如果你想讓簡歷脫穎而出,需要準確運用詞匯,填充細節,讓經歷變得豐滿。
舉個例子
修改前:
負責市場部策劃微信公眾號的福利活動
修改后:
策劃微信公眾號活動 20 起,并輸出季節性活動福利,保持用戶粘性,新增粉絲量超 50 萬
3.無實習經歷或實習很水,不知道如何包裝
很多同學覺得自己在實習時,做的都是一些無意義的小事,寫到簡歷上,也沒什么亮點。
但我對同學的經歷深挖后發現,之所以沒寫出有吸引力的內容,不是因為你做的事情不值得寫,而是因為你沒想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。
即使是小事,也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。關鍵在于,你會不會挖掘和表達。
舉個例子
修改前: 負責過發傳單的工作
修改后:負責線下地推工作,通過確認傳單數據基本信息,及時工作,為公司引流超100人
如果你也想寫好一份簡歷,希望用精確的動詞,表現自己與崗位的高度匹配,并且在小事中,挖掘出自己的亮點。